何岩在中科院创新文化工作部署暨政研会第七次理事大会上的报告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办事指南
 
学习资料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党建研究 >> 学习资料
 
何岩在中科院创新文化工作部署暨政研会第七次理事大会上的报告

(2010年3月24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2009年,我们欢庆了中国科学院60华诞。中央领导同志在我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和重要讲话中,要求中科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进一步发挥‘火车头’作用,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0年,历时12年的知识创新工程进入收官阶段,作为我院未来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的“创新2020”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这新形势下,召开中科院创新文化工作部署暨政研会第七次理事大会,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我院党组扩大会议和工作会议有关部署,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2010-2020年创新文化建设纲要》,大力弘扬“科学院精神”,为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科学技术“火车头”的作用做好充分的思想、组织和舆论准备。

下面,我代表中国科学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我的报告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关于创新文化工作

2009年3月,我们在武汉召开了创新文化建设十周年总结大会。会议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十年创新文化建设,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一是提炼了创新文化的定义。即“创新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是激励创新的文化,是科技活动中产生的与整体价值准则相关的群体创新精神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创新文化源于科技创新实践,又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最终成为知识创新工程在精神领域里的宝贵财富,推动了全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是总结了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即“‘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理念,成为我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创新文化建设是科研院所加强党建和各项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创新文化价值体系的建立,成为我院各项事业取得成效的保证。”这些高度概括的经验和启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为我们深刻把握知识创新工程的本质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

三是进一步研究了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即“功利化、工具化的科技观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对制度创新的认识有待加强;对创新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继续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好长期而艰苦的基础性工作。

四是探讨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即“克服完成论心态,勇于理论创新,克服建成论心态,勇于实践创新;用制度巩固文化成果,着手建设制度文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文化建设的新规律。”同时也提出了几项具体的措施,即“强化创新文化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建立符合我院中长期规划的创新文化建设目标;重视对各类载体和平台的建设;为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应该说,这些内容已经逐渐为全院同志们所认可和重视。

在去年的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尽快编制完成《中国科学院2010—2020年创新文化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深入推进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会后,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认真修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院文明办共召开3次专题研讨会进行讨论;还书面征集全院12个分院的意见。其中,征集所长意见77人次,全部征集了党委书记的意见。此外,在2009年度分院党组书记会上进行了专题研讨。另外,院政研会还专门设立课题,重点支持该项工作的研究。应该说,《纲要》凝聚了全院同志们的心血和智慧,是全院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面,我就《纲要》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说明。《纲要》共分四个章节、五个部分、共计十一条。

1.“前言”突出了创新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纲要》的前言,系统阐述了创新文化的丰富内涵,就是:一个核心,即科学院精神;三个层次,即物化、制度、精神; 五个方面,即科技价值观、组织形象、学术氛围、制度规范、园区环境。同时强调指出,全院在未来十年的科技创新跨越阶段,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创新文化建设。

2.“总体思路”明确了下个十年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院“创新2020”科技创新跨越方案,适应创新活动的文化需要,继续深化创新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中国科学院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思想基础,提供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环境。

明确了下一个十年创新文化建设要以“围绕中心、以人为本、尊重规律、注重特色”为原则。这些原则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遵循、牢牢把握,保证创新文化建设的方向。

3.“发展目标”体现了我院对于国家文化建设的责任。

在“发展目标”中,设定了下一个十年创新文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总目标强调要形成“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以创新为民为宗旨”的核心价值体系;要营造“科学、民主、和谐、创新”的文化氛围;要增强其社会功能。

阶段性目标细分为“巩固完善”和“强化提升”两个阶段。前者设定到2015年,要“形成环境和谐、制度完善、学风优良,体现科学院精神的创新文化体系”,该体系具备系统的服务和传播功能,能满足我院科技创新需求和适应国家创新体系需要,能促进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并能改善社会创新环境。后者设定到2020年,要形成高度自觉的创新文化,实现“文化与创新共进、科学与人文交融”,促进我院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能“发挥在国家创新体系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主要任务”凸显了弘扬科学院精神的重要内容

今后十年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把弘扬“科学院精神”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主要任务分为“凝炼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制度文明建设、增强文化服务功能、加强科学文化传播”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任务看似简练,但真正完成需要长期扎实的工作。尤其在凝炼核心价值体系和推进制度文明建设两方面,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为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建设重点中,论述了相关要素。例如在凝炼核心价值体系中,强调要把我院“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传统以及“唯实、求真、协力、创新”的院风和“科学院精神”贯穿科技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又如在推进制度文明建设中,强调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价和修改完善”等环节,增强尊重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在增强文化服务功能中,强调逐步构建覆盖全院人员的文化网络,创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培训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等。而在加强科学文化传播中,则强调了提升我院文化软实力,以发挥我院服务国家、传播科学的社会功能。

5.“主要举措”旨在理顺全院创新文化工作机制

“主要举措”提出了完善领导体制、搭建工作平台、强化培训工作、保证经费投入、实施专项奖励等五项措施。这些措施整合了以往创新文化各项建设举措和体制机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首先是完善领导体制。即在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院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机构,统一规划和领导全院创新文化建设。也就是设立院创新文化建设办公室,挂靠在京区党委,加强全院创新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宏观指导。

其次是搭建工作平台。即充分利用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综合性文化广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刊物等载体,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创新文化建设工作。

第三是加强培训。即做好各个层面的管理者和科技创新人员的日常的培训,广泛传播创新文化及其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经验启示,以培育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发挥各级各类培训班、研讨班、中国科大、研究生院的优势,深化创新文化理念。

第四是经费投入。院党组已同意增加相应的经费,用于党建和创新文化建设工作。基层各单位也要保证这项工作的经费落实到位,以便顺利开展这项工作。

第五是实施专项奖励。继续开展两年一度评选与表彰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和个人的活动。同时,根据工作实际设立新的表彰形式。也鼓励基层根据实际设立有关奖项。

同志们,《中国科学院2010—2020年创新文化建设纲要》院党组已印发文件,在此不做详细赘述。下面我就如何实施《纲要》,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扎实有效地做好《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单位要切实把贯彻好《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领导,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务必抓好落实。

2.各单位要建立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领导机构要对本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成效负责,其组成应涵盖科技工作者和科研管理支撑人员等。办事机构可单独设立,也可根据单位实际,与已有工作部门合署办公,但必须做到责任到人、岗位明确、抓出成效。

3.加大对创新文化建设的经费支持力度。基层单位的创新文化建设经费,应列入单位的年度预决算,由行政经费列支、专款专用。也可以参照院里,设立专门的党建与创新文化建设经费。

4.根据《纲要》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细则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建立在本单位已有的工作实效上。细则要结合全院创新文化建设目标和本单位中心工作,要发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支撑人员以及研究生,共同推动创新文化建设,避免搞成党委某方面工作的翻版或领导层面的自我循环。

5.组织“科学院精神”大讨论。根据院工作会议和《纲要》实施的要求部署,要主动掀起学习的新高潮。要把大讨论同推动科技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同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同青年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

6.加大推优荐先的工作力度。根据工作安排,以后每两年组织一次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和先进个人的评选,与每2-3年召开的政研会年会结合起来,进行大会表彰。同时,各单位要加大对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工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支撑人员、研究生身边的学习榜样。

同志们,《纲要》为今后十年全院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蓝图,也提出了分两个阶段达成的目标。希望我们继续共同努力,扎实推进,为我院“创新2020”科技创新跨越方案的启动,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推进我院创新文化建设再上新的台阶。

第二部分 关于政研会工作

一、政研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回顾

自2005年12月第六届理事会产生以来已满四年。四年来,我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教兴国为己任、创新为民为宗旨”的科技价值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为我院实现“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方面取得新成效。四年来,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广大干部职工。通过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集中轮训,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举办领导干部研究班、求是论坛等,不断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研究力度,强化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在营造氛围凝聚力量促进和谐研究所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落实院党组“建设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中国科学院”重要决策,推进和谐研究所建设。以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国庆院庆60周年,科学春天3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知识创新工程实施10周年等重要纪念活动为契机,对全院干部职工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院史教育,鼓舞和坚定深化知识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加强研究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重视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者。

3.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科研单位思想工作规律方面取得新成效。课题研究成果《关于深化创新文化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被中国政治思想研究会评选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科研单位基层党支部工作评价体系研究》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全面推进和谐研究所建设》论文,被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研究会编入《十六大以来全国机关党的建设文集》和《机关党建文集》。《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一文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大会选为书面交流材料。计算所龙芯党支部以《让爱国主义成就无悔的青春》为题,在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会上做大会交流,得到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热烈反响和认同。

4.在弘扬科学思想传播创新精神方面取得新成效。结合全院工作重点,注重从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提炼,向院党组扩大会提交参阅材料100余篇。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举办创新案例讲座14场。汇集49篇优秀案例,编辑出版《科技创新案例》;整理18场创新案例讲座,汇编成《创新改变世界》。累计评选表彰创新文化建设先进团队50个,先进个人80位,通过多家院内外媒体对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报告和大力宣传。支持课题研究和片区活动经费23万元。

5.在推动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取得新成效。以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为导向,引导基层课题研究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工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推广。组织召开政研会秘书长会,确定年度支持的重点课题;持续支持各协作片内和跨片区的联合交流研讨活动;组织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并结集关于思想教育、创新文化、党建研究、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成果;鼓励和支持各专业分会结合创新三期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发挥科技创新“助力器”的作用。

6.在推进政研会自身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一是加强了政研会的组织建设,指导和支持新建研究所成立基层研究会,政研会团体会员不断壮大。目前,政研会团体会员单位已基本涵盖全院企事业单位。二是批准成立中科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机关行政管理研究分会、研究生分会和青年工作分会等3个专业分会,进一步扩大政研会的研究领域。三是充实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广泛吸收各级管理干部、科技人员及其他职工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注重发现和培育研究骨干,培养锻炼了一支党政领导带头、专兼结合、科研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政研会研究队伍。

同志们,上述成绩的取得,是院党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会员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我院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过去四年的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政研会下一届的工作,开创政研会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政研会工作的几点认识

四年来,院政研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中科院政研会工作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也是做好政研会工作的根本指针。四年来,院政研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2.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首要任务。四年来,院政研会牢牢把握“创新跨越、持续发展”主题,坚持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重点抓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着力推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大力营造改革创新、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着力调动全院干部职工勇挑重担的积极性、全力推动知识创新工程并在科教兴国伟大事业中贡献聪明才智。

3.坚持以贴近科技创新实践、贴近工作实际为重要原则。

四年来,各协作片分会和专业分会结合科技创新实践,自主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作,使政研会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政研会工作与中心工作、与大局工作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实践为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鲜活素材,思想政治研究工作反过来又促进了创新实践的深入、有效开展。

4.坚持以思想库和智囊团、参谋和助手为工作定位。“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积极发挥对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发挥对广大职工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良师益友作用”是路院长对中科院政研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四年来,院政研会坚持牢牢把握这一工作定位,以加强决策建议提升管理水平为目的,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攻方向,以自主研究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研究为工作方式,深入实际、加强调研、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推出了很多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研究整体性系统性不强。院政研会缺少足够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重点课题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加之对会员单位的指导、引导不够,客观上导致研究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强。

2.交流研讨不够充分。主管政研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难以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跨地区组织较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还有困难。《科学新闻》周刊改版后,全院性思想政治工作交流研讨和宣传阵地出现缺失。

3.理论研究成果对实践指导不够。大部分课题研究以文章写成后就被束之高阁,对成果的宣传、应用推广不够,能够上升为全院性政策的更少。

四、做好今后五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同志们,昨天晚上,院政研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就本次换届工作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本届政研会四年的工作和换届方案及第七届常务理事推荐名单。今天下午,大会还要召开第七届常务理事会,对新一届政研会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我想先就此提出一些工作上的建议。

2009年12月,中宣部召开了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出席会议,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和知识创新工程的收尾之年,院各有关部门已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紧研究、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1.推动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改进创新。院政研会要结合“创新2020”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科技创新的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服务决策为目标,以发挥实际效用为检验标准,遴选重点研究方向、部署重点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以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为重点,通过探索研究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科学化水平。

2.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实效性。各单位要及时把握干部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动向和价值取向,知晓他们的实际需求,研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以教育人、启发人、激励人为出发点,推出一批有分量、有深度、对工作有指导借鉴作用的研究成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3.推进交流平台建设,提升交流效果。各专业分会和各片区分会要加强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注重利用院内外报纸刊物、网络平台和即将推出的党建和创新文化专门刊物,挖掘反映思想政治工作成绩的典型案例,及时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为基层提供可供借鉴的新鲜经验,带动各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各位理事、同志们,新时期、新阶段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任务,新起点对新一届政研会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我院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努力争取出色完成新时期的政研会工作,为推动我院科学发展,为我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进一步发挥“火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