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灿和他的“创新团队”-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文化园地

郭光灿和他的“创新团队”

  
     新闻背景
    今年3月,2004年美国斯隆研究奖揭晓,中国科技大学32岁的量子信息实验室副主任段路明教授荣列其中。1955年设立的斯隆研究奖专门奖励世界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年轻教授,曾有26位诺贝尔奖得主、13位菲尔兹奖得主获过此奖,其中包括著名华裔学者李政道、李远哲、丘成桐等。
    回顾段路明的成长道路,不能不提到他的导师郭光灿,也不能不提到郭光灿领导的量子信息实验室。


    在中国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被称为“创新团队”。
    在采访中,它的领头人郭光灿教授多次提到“团队”、“集体”这两个词。他说:“从事一项事业,单枪匹马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这里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们说,这个团队所以有今天,关键在于有一个民主开明、公平竞争、宽松和谐、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发现人才,爱惜人才,相信人才

    实验室的人都知道,段路明是郭光灿教授在课堂上发现的。
    段路明上大三的时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一次下课,他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找郭老师,郭老师发现他的文章虽然有些稚嫩,却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便将他特招到自己的课题组,让他参加实验室每周召开的研讨会。段路明本科提前毕业后,就到郭老师的实验室读研究生,一直读完博士。
    段路明留校工作不到一年,郭教授就推荐他到奥地利、美国开展合作研究。得知郭教授要把优秀人才派到国外深造,许多人担心:“放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啊!”郭老师则说:“拓展知识空间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必由之路,我们越相信他们,他们就越可能回来。”
    凭着在国内打下的理工结合的厚实底子,段路明很快就在量子信息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工作。今年3月11日,国际权威刊物《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报道了段路明及其合作者的论文《将单个束缚的原子和单个光子纠缠起来》,这一实验成果和他们此前的理论工作为实现大规模的量子相干操纵进而实现量子计算指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量子信息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外人才非常紧缺,培养人才任务非常艰巨。郭教授坚持认为,给年轻人多压担子,可以让他们在教学科研中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
    重压之下,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为学术骨干。周正威和张永生博士一毕业,就分别为学生开设了《量子信息导论》、《量子光学》课程,并且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尽管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重,他们每个人还是在sci发表了10多篇论文。韩正甫教授负责或参与了973项目子课题和中科院创新项目,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两项,现在正申请一项国际专利。从事量子实验研究的黄运锋博士也在《物理评论》、《物理评论快报》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这几年,经过着力培养和“送出去”开阔眼界,郭光灿周围凝聚了一支以年轻博士生为主体、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开拓精神、具有冲击国际前沿能力的学术队伍。

    鼓励潜心钻研,宽容失败,创造不同寻常成果

 
    “从事科学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厚积薄发,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的成果。”这是郭光灿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
    在郭光灿等老一代科研人员带领下,实验室同仁都能居闹市而不浮躁,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周正威博士毕业后,没有急于发表论文,而是选择更有深度、更有分量的新研究课题,经过近3年的钻研,今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研究生韩永健花了2年时间致力于打基础,最后也写出了具有影响的高水平论文。
    博士生莫小范进入实验室已经3年了,一直埋头做量子密码实验研究,解决了量子密钥传输中的许多技术难题,至今还没有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论文,在年终考核中他却被实验室评为年度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别人问起,郭教授说:“不能单纯以发表论文数量评价个人学术水平和贡献,重要的是看他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的优秀程度。”
    博士生任希锋花3万元买了台设备用来进行实验研究,这一实验在国际上也才刚刚开始,做了一年多,实验毫无成果,他就想打退堂鼓,准备将设备出让。郭教授得知情况后,没有同意。他对任希锋说:“既然你做出了选择,就应该努力做下去,即便失败那也应该是一种研究的结果。”任希锋只好硬着头皮把这项实验进行下去,后来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了新的发现。

    眼向远方,脚踏实地,争取立于不败之地
 

    郭光灿经常告诫学生们:“我们做学术研究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光做事不看发展。眼向远方,脚踏实地,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20世纪90年代初期,量子信息学刚刚起步,郭光灿敏锐地洞察到这一学科未来必有大的发展,便及时追踪国际前沿,以量子密码学和量子编码两个方向为切入点,领导课题组进军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经过十几年努力,他们获得了量子避错编码方面的一系列成果,后来又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量子概率克隆方法,被国际学术界称为“段—郭概率克隆机”、“段—郭界限”。
    量子信息研究是具有实际应用和量子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双重长远目标的学科,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科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这一学科的本质要求。1998年,郭光灿团队以非线性光学的实验为切入点,又重新进入实验领域,建立量子光学实验平台,并先后完成了量子克隆和k—s理论检验等有影响的实验。2000年,他又领导课题组开辟量子密码的实际应用研究,建立了演示性量子通信系统,成功地完成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重大转变。
    在郭光灿的带领下,量子信息实验室根据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不断拓展新的科研领域,创造出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郭光灿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的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中科院方向性项目已达5个。他的论文被sci引用次数每年成百次增长。去年,他被选为中科院院士。                              (胡胜友 武卫政)

    (摘自《人民日报》2004年5月27日)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