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制创新应对加入世贸的新挑战——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推动改革与建设实践-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文化园地

以体制创新应对加入世贸的新挑战——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推动改革与建设实践

  

    江泽民同志在“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为我们指出了推动经济发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各种挑战的根本途径。
  
   体制创新:应对加入世贸新挑战的根本途径
  
   把握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是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挑战,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根本之策。
  
   加入世贸组织使体制创新更为紧迫。“落后必然挨打”,这是历史的经验。物质、技术和军事上的落后是国家落后的直接表现,而制度落后则是落后的深层次根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各地区为了在竞争中把握主动,纷纷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关键性因素来认真谋划,下功夫推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动因。只有制度问题解决了,才能一变百变、一通百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的真正强大才有可靠的保证。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了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这就对加快体制创新,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体系、管理模式和运作规则提出了紧迫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们已经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但也必须看到,深层次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政府职能与世贸组织规则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与约束,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还较为普遍;二是条块分割、行业垄断、部门壁垒、职能重叠现象还比较突出;三是政府、企业、公民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四是政企不分,企业运营过分依赖政府保护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是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度不高,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等。差距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看到差距的存在,可以激发我们把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到新境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特区推进体制创新、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强大动力。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增创特区发展新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加入世贸组织,既是对特区先发优势的冲击,也是对特区体制创新的砥砺。从根本上讲,特区的优势和发展在于创新。特区要继续发挥技术窗口、管理窗口、知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带动国内其他地区的企业真正“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就必须建立更加灵活有效的体制和机制。汕头经济特区以往依靠中央的优惠政策,发挥侨乡优势、商贸优势、民资民力优势,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政府职能及行政执法尚不适应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体制和机制上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在体制创新上下更大的气力,努力把握竞争的主动权。
  
   整体推进:体制创新的重要原则
  
   体制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握方向,通盘考虑,配套联动,整体推进。
  
   处理好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政府、市场与企业三者的关系涵盖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关系。特区拥有立法权和改革试验权,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面。实践证明,坚持“政府培育市场、市场解脱政府、政府解放企业、企业发展生产”的改革思路,推动政府、市场、企业的改革同步进行,就能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培育市场(含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商会等)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阳光政府”的有效措施;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和解决问题,让市场解脱政府,使政府能集中精力去管好该管的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统一大市场和发展的大环境;通过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引导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有助于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
  
   促进改革内容和领域的平衡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各主要经济领域之间,经济体制改革与思想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法制建设之间的平衡发展,整体推进改革创新。一是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进民营企业改革结合起来,重点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应着力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把推进工业改革与推进其他行业的改革结合起来。在继续大力推进工业企业改革的同时,加大商贸、外经贸、农业、建筑、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企业改革力度,避免单门独户、零敲碎打,或者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某个部门单兵作战。同时,大力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三是全面推进,系统治理,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坚决取消繁琐的报批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探索普遍适用各类企业的“一揽子”改革办法,力争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能一步到位。
  
   实现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特区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艰巨任务,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就是把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统一起来,使体制创新成为科技创新的保障,使科技创新成为体制创新的动力,从整体上推动经济的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克服科研与生产经营脱节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政策上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要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重点突破:体制创新的有效方法
  
   在改革中,由点到面、重点突破,是推进改革深化和体制创新的有效方法。
  
   力争在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上有实质性突破。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大刀阔斧地改革一切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将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制定政策、实施监督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从大包大揽、无所不管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将可以由市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交还给它们。二是降低政府的行政和服务成本。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制度,降低政府行政运作成本,逐步加大运用市场机制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比重。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缩短办事时限,推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规范化。四是建立制度化的政府协调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要建立议事制度、协调制度和磋商机制,坚决克服政出多门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确保政令畅通。
  
   力争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上有实质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事关增创经济特区发展新优势的全局。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发挥传统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龙头作用,努力实现规模经营。对主业突出、技术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企业集团。二是对一批资产质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实行授权经营。三是围绕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企业改革与重组。支持企业打破部门、所有制、行业、区域界限,实施兼并、收购、资产重组,通过改革创新,带动企业机制的转换,在较短时间内推动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提高汕头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力争在资源市场化配置上有实质性突破。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实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改革。目前,汕头经济特区有些经济增长点不能被有效培育和利用,与部分资源如土地、工程招投标、产权、重要生产要素等尚未完全市场化密切相关。要通过加快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进程,引导企业要人上人才市场,要工程上有形建筑市场,要土地上土地批租市场,要低成本扩张上产权交易市场。资源市场化配置不仅是拉动投资、创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而且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同时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重要措施。
  
   力争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有实质性突破。在经营性领域,应更多地鼓励和带动民间资本和外资等进行投资。打破行业垄断,在公用事业等专营行业引入竞争机制。重视发挥股份制在融资转制和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打通民间投融资渠道,创造民间投融资机会。引导和推动企业搞好资本经营,走直接融资道路,拓展融资渠道。大力鼓励和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人民日报》 (2002年9月3日)

分享到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