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科研为创新——访“龙芯”研制组组长、总设计师胡伟武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以人为本 服务至上 科学管理 勤政高效  办事指南
 
创新风采录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 党的建设 >> 创新文化 >> 创新风采录
 
改造”科研为创新——访“龙芯”研制组组长、总设计师胡伟武

     日前,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进行了一场如何处理学科发展和研发任务关系的讨论。而引发这场讨论的是“龙芯”研制组组长、总设计师胡伟武在内部刊物上刊发的《改造我们的科研》一文。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在对此文的批示中写道:处理好学科与任务的关系已成为计算所应高度重视的,一个涉及全局的问题。不仅“龙芯”课题组存在忽视学科建设的倾向,其他研究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现在再不纠正,听之任之,可能几年以后,计算所就不能再称为计算技术“研究”所,而要改成“××工程所”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胡伟武研究员。
    记者:您的《改造我们的科研》一文,在计算所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您介绍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胡伟武: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原本是准备在“龙芯”课题组内部进行一次“整风运动”,发动大家讨论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为统一认识而做的一个报告。3年来,我们“龙芯”课题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也遇到许多问题。比如,课题任务和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工作和人 才培养的问题等等。任务和学科的关系问题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很突出了。实际上,这也是计算所、甚至是中科院许多国立工科研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想澄清一下,在研发任务和学科建设面前,国立工科研究所到底要做什么?该怎样定位?
    前段时间,我找李所长谈这些问题,李所长说这些问题以前曙光课题组也遇到过,他也一直在思考。李所长给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之后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了一下,把这个打算组内讨论的报告发给了李所长。没想到我的一些想法和李所长想到一块了,他看到报告后很重视,建议我在内部刊物上发表,并把它拿到全所范围展开讨论。
    记者:李所长说,学科和任务的矛盾如果再任之发展下去,可能关系到计算所的生存和发展前途,您在报告中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建议?
    胡伟武:其实任务与学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任务和学科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要善于在任务中发现关键问题,通过学科的发展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并向任务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技术。在上述任务和学科的循环中,“关键问题”是属于学科的范围,却是在任务中发现的;“核心技术”是任务所需要的,却是学科研究的结果。在像计算所这样的研究所中,任务是主要方面,我们所坚持“以任务带学科”的方针。但次要方面并不是不重要,而是强调学科的发展要服务于任务的需要。
    在处理任务和学科的关系时,我们反对把任务和学科对立起来,同样也反对过分地强调统一而否认任务和学科的差异。我听到一些博士生抱怨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做论文的研究;或者工程项目难以创新,不能写出博士论文。这就是不善于从平时的任务中发现问题。还有不少博士生,一天到晚看文章,没有时间或者根本不愿意在工程项目上花时间,部分论文被一些同样纸上谈兵的国内外同行录用了,就自认为做出了创新的工作。实际上这种纸上得来的东西是难以做出原始性的创新成果的。李所长曾说“学科建设不只是读论文写论文,而是要把实践上升为理论,争取独树一帜,形成计算所深厚的技术积累”。
    相反,如果过分强调任务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国际前沿的把握,闭门造车,必然导致任务的成果中缺乏核心技术。此外,过于强调任务而忽视学科建设还有另一弊端,即科研人员主要按任务的需要来安排工作。因此,有任务的时候就忙得天昏地暗,没有任务时就无所事事。事实上,我们希望科研人员“缺省”是在学科的研究状态,一旦有任务时就以任务为优先,任务完成后再回到“缺省”的学科状态,并建立相应的学科方面的考核方法。 
    记者:您刚才提到,纸上得来的东西是难以做出原始性的创新成果的。您认为做出原始性创新最重要的是什么?
    胡伟武:要做出原始性创新,最重要的是发现、提出的问题要原始。这里有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不断循环。
    我们所做的创新工作是对人类现有知识的拓展,因此创新必须基于对所研究领域国际同行工作的把握。这就需要阅读大量论文,了解本领域现有的工作基础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践进行创新性的工作。
    而现实是,我们已经习惯于跟踪性的研究方法。在别人发现了实践中的问题后,我们才跟进研究。这种方法不大可能取得原始创新,即使有些具体实现方面的创新,也被限制在别人创新的范围之内。 
    要明确我们所研究的问题是来自于自己的实践,还是来自别人的实践。如果是来自别人的实践,那么这个问题有没有普遍性,能不能跟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一句话,我们所研究的问题要么来自自己的实践,要么结合自己的实践。
    需要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关起门来的实践,而是建立在对国际前沿有充分把握基础上的实践。在结合工程任务的研究工作中,由于对别人的方法已有了透彻的了解,很容易举一反三地把别人的问题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并提出新的方法或对别人方法的改进。在实践中,再对实验或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碰到问题再去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从而会对别人工作的细微之处有更深的了解。如此反复,不断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用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就能不断加深认识,发现问题,创新的火花也会从中迸发,从而对本研究方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栏目与科学时报社合办)
(科学时报记者 张双虎)
 
 
 
凯发官网入口首页 copyright 1996- 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 京区党委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285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9106号
电话/传真:(010)62661266/(010)6266124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18号紫金数码园1号楼 邮编:100190 email: dwxcb@cashq.ac.cn
网站地图